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年近九旬的中国女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屠呦呦团队从中国传统医学中汲取智慧,研究发现了以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这一医学科研成果,是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中华民族鲜明禀赋,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70年来,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科技弱国成长为举足轻重的科技创新大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为经济增长持续注入动力。从基础科研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走在世界前列,到涌现出量子通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技事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某些领域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中国科技创新70年来取得显著成就,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密不可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号召“向科学进军”,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0年来,顶层设计对中国科技创新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与导航作用。
近些年,中国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发力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促创新,不断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探索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研究人员和发明专利的占比均超过70%,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推动中国在人工智能、5G、移动支付、高铁、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中国致力于打造促进科技发展的“软环境”,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研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研发经费规模逐年扩大。去年,中国研发经费规模达到19678亿元,居世界第二;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19%,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2.13%);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经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强大的人才优势使中国成为微软、IBM等全球性科技公司的科研基地。目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世界之首。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升至第14位,连续五年保持上升势头。
科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开放包容是科技进步的硬核。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自主创新的同时,通过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国际技术合作,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做出了杰出贡献。比如,中国已计划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邀请世界各国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对此,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马丁巴斯托评价说:“这史无前例,令人激动,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在应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方面,中国科技创新同样也在持续贡献力量。
当前,人类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经济增长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中国的科技创新无疑正不断释放新动能。去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7%、8.9%和8.1%,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速高达30.7%,移动游戏、网络购物、旅游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都诞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到2040年,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彼此融合,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已经明确表示,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愿同各国分享包括5G技术在内的最新科研成果。这一开放包容的表态,无疑有助于全球共同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人类整体科技进步与世界经济增长。
客观来说,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整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根据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衡量各国或者研究机构基础研究的产出指标,2012年以来,中国始终排在第二,“自然指数”仅为美国的二分之一。这说明,中国在创新领域还有很大潜力。未来,中国将顺应全球科技技术发展潮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实现自身科技进步的同时,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国际锐评评论员)
来源:国际在线 2019100613:2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官方帐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来源: 新华社来源自: 中央政府网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