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刘梦雅 实习记者 季雅清)“新时代的区域经济政策必须聚焦。” 3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会上表示。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会于3月3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
张可云认为,现存的宏观经济问题和微观经济问题,都与区域格局和区域关系问题密不可分,区域格局和区域关系问题诱发或导致了重大的宏观、微观经济问题。然而,如今的区域政策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正是区域格局和区域问题依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指出,如今的区域政策在理论层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对区域政策泛化、混淆、忽视等问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得相关管理者把所有跟空间有关的政策都视为区域政策,因而混淆了区域规划、区域政策与区域战略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管理制度基础包括的“四管”问题,也就是“谁管、管谁、咋管、管效”,以及区域政策立法等问题都没有提上议程。
张可云表示,在《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三大目标: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因此,所有的区域政策必须要围绕这个目标,与之无关的不能视为区域政策。
对于新时代区域经济政策如何聚焦,张可云也提出了他的观点。首先,区域政策应聚焦于“穷堵老”这样的落后地区、“膨胀地区”、老工业基地。所谓“膨胀地区”,即存在着严重“城市病”的地区,这些地区中的问题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最大障碍,如果区域政策不聚焦于这类问题区域,那么区域政策应有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发挥。
其次,聚焦区域管理制度基础建设存在“四管”问题,即“谁管、管谁、咋管、管效”。张可云着重强调了 “管谁”的问题。他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实施多年,但关于落后地区、老工业基地、“城市病”地区的界定至今仍没有一个有立法意义的问题区域框架予以确定;此外,在制定区域规划时,也没有一个标准区域框架来指导。
张可云提出,强国的标志是区域发展的均衡,不同区域都得到充分发展。现在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要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国内各个区域的一体化,形成一个区域利益共同体,这个区域共同体的形成需要区域政策的完善,因此,区域经济政策聚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据悉,“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会于3月3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主题为“2019:区域政策与稳增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7年2月26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发起成立。
来源:手机中国网 2019040310:0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来源: 新华社来源自: 中央政府网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