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从短期看,经济确实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中长期来看,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也面临某些突出矛盾。比如,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今年1—2月工业增速和投资增速有放缓趋势。这有周期性因素,更多的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客观反映。
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观察中国经济、判断宏观政策取向,要把时间轴拉长了看,重在看全年、看整体、看趋势”。从整体看、从趋势看,笔者对当前中长期发展的看法相对乐观,关键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
未来5—10年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未来5—10年,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有几个重要趋势。
一是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按工业化后期的一般标准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应该在60%以上。2018年服务业占比只有52.2%。预计2023—2025年,服务业占比将从现在的52.2%提高到60%以上。
二是消费结构由以物质型消费为主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的趋势。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近14亿人消费结构的变化。前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是两位数以上,近两年增速有所下降,从2017年的10.2%下降到2018年的9.0%,2019年1—2月份进一步下降至8.2%。既然这两年消费增速是放缓的,为什么却说消费拉动呢?其重要原因在于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由以物质型消费为主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由此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产业变革进程。
首先,2018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我国食品支出比重已经降到28%,按照经济学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相对富裕的阶段。再次,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根据估算,目前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大约为45%,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低10个百分点左右。预计到2025年,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将达到50%左右。如果近14亿中国人平均一半的消费支出用于服务型消费,对全球来讲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对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欧、美、韩等国家是巨大利好。
三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趋势。我国城乡关系正在快速变革,城乡关系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也是其发展空间所在。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3%左右。预计未来5—1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会提升到65%—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到60%左右。建议以居住证制度全面取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未来几年,如果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农村土地资本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将释放百万亿元级的投资空间。
未来5—10年,我国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仍面临很多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未来5—10年的突出矛盾。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预计到2027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14%。也就是说未来5—8年,我国将由中期老龄化社会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过渡。增长与养老,将对中长期经济增长带来严峻挑战,也将带来一系列结构性矛盾。
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
在世界经济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在经济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交织融合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开放的进程会越来越快。
1。开放结构由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2018年4月10日和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两次演讲中提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总体战略部署。即从以货物贸易开放、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向以金融、电讯、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目前,我国已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证券、保险公司也在加快放松股比限制的进程。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适应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尤其是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2017年,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仅为14.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服务贸易增长速度特别快。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11.5%,明显高于货物贸易。因此,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将对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带来重大影响。我国的开放和转型为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重大利好。
2。“一带一路”由以产能合作为主逐步向以产能合作、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产能合作是首要需求。未来,随着欧洲发达国家的参与,服务贸易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领域。笔者认为,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产能合作、服务贸易为重点,以建立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网络为目标,“一带一路”将逐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3。打造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高地。12个自贸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党中央明确提出海南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要求到2025年,初步形成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是要以服务贸易为主导。服务业的全面开放、高度开放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突出特点。这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也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前不久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后,双方一致同意并发表联合声明,在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笔者认为,在我国与欧盟谈判的过程中,我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贸易开放对欧盟有很大吸引力。
第二,全面深化以竞争中性为原则的市场化改革。以竞争中性为原则:一是要打破各种垄断,尤其要打破在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实现公开市场、公开竞争。二是以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从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向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转变,要放大国有资本效应,并将更多的国有资本投入到养老等服务领域。三是降低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社会费用成本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各类企业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
第三,以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世界银行去年公布的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由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提高了32位。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比如,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强调,要让严重侵权假冒者承担付不起的代价。
2。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今年6月底之前,我国将再次修订发布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条目,扩大增值电信、医疗机构、教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只做减法、不做加法,而且“非禁即入”将得到全面落实。中国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数量由2015年的122项缩减至2018年的45项。
3。推进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进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中国政府已启动配套法规制定工作,以细化《外商投资法》确定的主要法律制度,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规则,确保明年1月1日与《外商投资法》同时实施。我国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制度化、法治化新阶段。
关键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各方面高度关注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方向。笔者认为,当前值得关注几个问题。
第一,开放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以此提升经济发展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并倒逼市场化改革。
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以竞争中性为原则的目的就是要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改革大突破。在各种利益关系掣肘改革的背景下,没有新的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新的动力变革,也不会有全面深化改革新的突破。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9052911:4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来源: 新华社来源自: 中央政府网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